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数字化智能:气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
- 分类:行业资讯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3-11-24 10:30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33届会员大会暨2023年会议于11月8日至9日在湖南省长沙召开,主题为“气体赋能中国现代化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”。与会专家指出,数字智能将是实施气体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。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许多气体工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绿色、低碳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数字化智能:气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
【概要描述】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33届会员大会暨2023年会议于11月8日至9日在湖南省长沙召开,主题为“气体赋能中国现代化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”。与会专家指出,数字智能将是实施气体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。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许多气体工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绿色、低碳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- 分类:行业资讯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3-11-24 10:30
- 访问量:
数字化智能:气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
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33届会员大会暨2023年会议于11月8日至9日在湖南省长沙召开,主题为“气体赋能中国现代化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”。与会专家指出,数字智能将是实施气体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。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许多气体工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绿色、低碳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数字化智能是一个重要环节。
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主席、北京首钢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银川表示:“目前,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,整个行业需要共同努力,寻求共同发展。”,协会将继续完整、准确、全面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,努力促进中国气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积极支持气体产业企业的强板、短板、底板、智慧、共识,促进发展,确保气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。
四川蜀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、总经理谢乐敏指出,中国气体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五大障碍。第一,规模小,抗风险能力不足。第二,商业模式单一,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第三,盈利能力不强,可持续稳定发展有限。第四,对外合作的“朋友圈”还不够广泛。第五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。“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,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具体的实现路径。”谢乐敏强调。
据悉,蜀道设备有限公司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,即在深冷技术设备制造和交通设备制造的支撑下,实现气体与清洁能源投资运营板块的同频共振;液化天然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每天1000万立方米,空分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每小时10万标准立方米,超高纯电子气体技术和设备满足市场需求。为了实现上述愿景,公司将增加R&D投资,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;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;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。
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兴刚表示,气体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取证难、培训难、技术“卡脖子”等常见问题。目前,工业气体行业普遍分散,缺乏高技能人才是大多数企业的痛点。企业可以通过空分模拟系统等软件对员工进行模拟培训,提高人才队伍的技能水平。
数字化转型为未来规划
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兴刚表示,目前工业气体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化工和冶金行业,占工业气体需求的近60%,需求增长趋于稳定。近年来,电子半导体、精细化工、光纤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,对工业气体的需求日益增加,尤其是对特种气体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。许多与会专家表示,在需求多变、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许多气体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。
“‘绿色、节能、高效、智能’将成为气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。”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副部长金刚表示,并提出了“空分柔性生产”的概念。金刚表示,空分柔性生产是指以“空分制造系统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”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和方法论。柔性生产的优势在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,缩短产品生产周期,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,提高产品质量,是一种需求强、活力强的生产模式。
金刚介绍,该柔性生产模式集空分绿色升级技术、空分辅助车间控制系统、空分综合能源服务、空分运行动态诊断系统、空分用户需求预测、智能控制技术于一体,实现能效优化、卡边控制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;少值班或不值班,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;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,提高能源利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;空分装置在线健康评估,设备状态实时监控,设备运行率提高,突发非计划停机事故减少;进行需求预测,确定总能耗最低工况控制方
据了解,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宝武清能公司还建立了集区域气体资源于一体的网络平台,实现了面向市场的气体产品的在线营销和可视化营销,开辟了生产端和需求端的信息流。广钢气体公司建立了远程控制系统(ROC)、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(APC)、资料采集分析系统(ROM)帮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、过程控制和分析决策,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中心。
把“稀有资源”掌握在自己手中
代表们指出,氦和其他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非常小,尤其是氦资源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。如何牢牢把握“稀有资源”,不再受国外限制,一直是气体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龙中信息分析师陈玉凯表示,空气中氦气的含量仅为0.934%。过去,我国采用吸附、膜渗透、吸收、扩散等非低温天然气氦气提升技术,但回收率低,不稳定。通过技术创新,低温氦气提升已经成为主流。该技术回收率高,可靠性高,稳定性高,但系统复杂。因此,以中科富海为代表的国内稀有气体设备制造商在BOG(闪蒸)氦气提升等稀有气体精制技术领域进行了自动化、智能化技术创新,探索了适合中国提升国情的氦气之路。
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赵光明介绍,2020年10月17日,中科富海在宁夏盐池组织召开“BOG氦气提升装置示范项目”技术成果评估会。专家组认为,该装置工艺路线先进,自动化程度高,运行可靠稳定,设备性能指标符合或优于工艺设计要求。该项目首次在中国实现了BOG氦液产品的示范运行,填补了国内的空白,有利于解决中国战略氦液资源短缺的“瓶颈”问题,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。
广州广钢气体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邓涛表示,氦作为一种稀缺的气体和工业战略资源,在中国市场一直非常依赖进口。广钢气体成功自主研发核心设备——Super-N/Fast-N系列超高纯氮装置应用效果好,能长期稳定供应符合国际先进质量要求的ppb超高纯氮,能满足集成电路制造对气体供应能力的严格要求。
“稀有气体提取技术要求高,产品价格昂贵。我国氦气依赖度超过90%,氦气等稀有气体回收存在政策无法实施的问题。”为此,中国工业气体工业体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傅春干提出了“稀有气体回收无生产许可证”的建议,稀有气体由营业执照单位回收。
“打破国外垄断的唯一途径是开发稀有气体、电子特殊气体、超高纯气体等高附加值产品。”幸运钢铁表示,宝武清可以延伸其气体原料加工生产特殊气体,满足国内特殊气体日益增长的需求,解决“颈部”问题,掌握民族企业的高科技含量。
推荐新闻
RECOMMEND NEWS